谱润投资:逆风启航 看大国制造点亮未来

2021-06-21

在本土PE投资界,有一家以常年稳健投资见长的低调企业,奉行反周期的投资方略,擅用系统分析方法,在19年的时间中,投资的42家企业中已有15家上市(不包括新三板),总基金年均IRR(内部收益率)超过了36%,它就是谱润投资。

谱润投资董事长周林林,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出身,在完成多个本土战略咨询项目后,敏锐察觉到传统咨询方式并不能真正为中国企业带来改变,唯有掌握“话语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才能带来真正的调整与改变。

为此,周林林转向了股权投资之路。

19年如一 用确定性穿越新常态
周林林始终认为,谱润要么不做,做就要做真正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周林林和金重仁早年间在香港注册了Principle Capital,其英文名称本身就有“投资有道”的理念在其中。

如何“开张”,周林林有自己的独家方法论,在以麦肯锡点系统分析方法为投资判断的基础上,周林林眼中的“好”项目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即:行业具有技术含量且非资产密集型;能够面向全球且具有足够延展性;具有一定本土竞争力且能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行业内中国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且不断上升。

这也决定了谱润的机会点不在资本潮涌的投资热地,而在另一片红海之中。从谱润长期聚焦的行业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消费、大健康领域是其重点投资方向。

具备话语权和影响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纵观谱润单家企业的投资份额,占比都比较高,80%的项目是第二大股东,20%是第一大股东。这在传统私募行业中是不可思议的,通常都认为集中投资带来的风险更大,周林林不那么认为,“当你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周期规律、竞争格局、上下产业链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你坚信遇上了大好的投资机会后,只有‘押大筹码’才能带来高回报率。”

谱润在先进制造行业投资上的成功,坚实地印证了这一点。

最坏的时候 也可能是最好的时候
谈及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周林林认为中国企业仍然有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在中美日趋紧张的竞合关系下,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优势与地位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动摇。如何在优胜劣汰之间,保持先发优势,持续试错投入,提升产业服务,这是当下的行业必须去认真考虑的。

困难与机遇,总是像难兄难弟一般,形影不离。

周林林有句经典语录,“经济最不好的时候一定是我们投资最好的时候。”以小见大。在历次宏观过热,PE火爆的阶段,谱润投资都很少出手。放到现在,这样的投资理念依旧令人叹服。

面对经济过热的泡沫,亦或是暴风雨来的前夜,一贯热闹喧嚣的投资场里,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认真考察企业的需求与方向。绵密冗长的投资周期,让很多逐利的资本失去耐心,转而拥抱许多不够深入了解的产能与行业。

恰恰相反,周林林生平从不打急功近利的仗,这与他一贯坚持反周期投资方略有关。在热钱如潮的PE市场,他曾经两度逆向进退,像他说的那样,“信息经常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走了,什么时候该重新冲锋。”

2010年,是周林林的得意之年,谱润一期投出了8个项目,接近9亿元人民币,趁着投资项目雅士利、浙江永强的上市势头,谱润二期募集规模高达20亿元的资金。次年,情况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周林林在2011年年中时察觉到了市场的诡谲,企业订单下滑,工业价格下跌,资金流转紧促,有许多明显过热的投资项目也相继被叫停了。另外,他和团队主动降低管理费,令同业侧目,引得市场一片哗然。这一年,周林林将20亿的谱润二期缩减为2亿的规模,除已经投出的3个项目,剩余到账LP资金,周林林悉数退回。在当年,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过此事。

果不其然,那一年,美股对中国概念股大门紧闭,A股形势愈发紧张,PE行业也从舆论上的“精英”变成了一群“过冬”的人。直到PE寒冬过去,蛰伏一年多之久的周林林才选择在2013年携资金入市。

问及缘由,套用一位周林林的投资拥护者的话,“周林林是我见过的对经济周期把握得最好的人。”

只有真正能够优中选优,把握投资价格的人,才能敏锐的嗅到投资商机。

“我们关注的,不是资本争相逐入的行业。门槛始终在那里,所以我们宁愿多花一点时间。乘风破浪有时往往简单,难就难在什么时候急流勇退。”周林林每每想起,都意味深长。

方法重要 选择有时更重要
先进制造业之中,有一门领域,谱润深耕二十年,那就是精细化工领域。

依照周林林对“好”项目设定的四大标准,经过海量的筛查与梳理,谱润团队先后对海翔药业(002099.SZ)、利尔化学(002258.SZ)、滨化集团(601678.SH)、佰利联(002601.SZ)、金禾实业(002597.SZ)、石大胜华(605026.SH)和奥德赛化学等细分行业中的领先优势企业进行投资,果不其然,多年之后,他们都成为了行业龙头,发展势头不可限量。七家投资标的中,有六家已经成功上市,谱润作为企业的第二大股东,获得了超过10倍的回报。

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投资者的洞若观火与执着不懈。

“因为掌握系统分析方法的人不多,所以行业里我们这种打法其实并不多见。”周林林肯定的回答。

而避开波峰,严控风险则是谱润制胜的另一个关键。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增速发展阶段,经济环境、经济周期不可同日而语,带领团队持续应对瞬息万变的投资环境与经济形势,借力打力,成为了周林林和谱润投资屡战屡胜的不二法门。

“当下的中国,产业需要整体提升,投入一定会持续加大,机会就在其中。中美贸易战,是危机,也是契机,促使行业转型,倒逼国产化,迫在眉睫。”周林林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下一波浪潮。

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成就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业,也获得了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头衔。但在诸多领域,中国企业仍处在低端复制与恶性竞争的怪圈之中,品牌意识薄弱、制造水准不佳、市场认可较低等问题频发,这也就是谱润投资董事长周林林判断国内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的原因。

“在很多企业的赛道上,研发占比不高。但我们团队,往往注重的,就是一家企业是否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高端领域的制造业上,”周林林分析到,“我们通过行业分析挖掘,寻求有自我规模增长、核心实力增强追求和需求的头部企业。”

绿的谐波(688017)也就是这样,进入了谱润投资的视线之内。

一家是从事机器人关节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是独树一帜的低调投资公司,为了打破国外公司在减速器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实现中国市场上国产进口替代的共同目标,而走到了一起。

早在2013年,谱润投资就开始关注并看好机器人的前景,针对机器人行业进行了系统的行业分析,随后确定了产业链上下游最具价值的三大核心部件,并进一步对三大核心部件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锁定苏州绿的谐波为唯一的投资标的,于2014年投出了绿的谐波,并在2020年8月成功登陆科创板。

“绿的在减速器制造方面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我们获得了几十倍的回报。”周林林欣慰的点头。“实现这样的回报,并不容易。有些企业起初并没有需求,有些企业则是在较长的磨合期中转身投入了别人的怀抱。这是一个相互认可的过程。”

周林林用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深刻的市场洞察,为中国制造投下了他认可的一票。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的今天,全球化产业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拥有完善制造体系的中国一个新的契机。随着技术、设备和人才的体系建立与逐步规范,会使得全新的“中国智造”出现在世人眼前。当然,自主创新,是所有期望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条无法避免的荆棘之路。

关于未来,周林林充满希望。“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充满变化领域里寻找、发现、助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