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新闻动态
-
2016-09-14
谱润投资荣获“2016年度新材料最佳投资机构”奖
2016年9月12日,2016中国﹒南京新材料资本技术峰会在南京盛大召开,作为此次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6(第二届)中国好材料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国内新材料领域的行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专业投资机构等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材料业内人士共同见证并参与此次活动。
中国好材料大型评选活动是由新材料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新材料在线主办,国内首家材料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平台寻材问料协办,前后历时四个多月,得到新材料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此次评选依据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选出最终结果,是面向新材料行业最具专业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评选活动之一。
2016年度中国好材料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最具影响力企业奖、最具创新企业奖、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新材料最佳投资机构奖、最佳投资人和新材料产业年度人物等多项大奖。谱润投资在2015年首届中国好材料评选活动中即获得“新材料最佳投资机构”荣誉,今年凭借在新材料领域的持续专业布局和投资,再度蝉联了“2016年度新材料最佳投资机构”大奖,同时谱润投资副总裁朱健先生获得了“2016年度新材料最佳投资人奖”。
谱润投资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股权投资管理团队之一,目前管理着近40亿的人民币基金和4亿美元基金,出资人包括复星集团、中国平安、国际开发基金(如IFC)、国际保险公司、美国专业基金会及国际投资并购基金CD&R等知名机构,已先后培育了14家上市公司。以新材料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方向一直是谱润投资长期关注并投资的领域,先后成功投资了水晶光电、佰利联、隆基股份、石大胜华、艾美科健、铁锚股份、百瑞吉等多家业内优秀企业,并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积极推进工业4.0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谱润投资将继续聚焦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为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
2016-06-13
谱润投资领投常州百瑞吉,助力生物材料领域技术创新!
2016年6月,谱润投资领投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完成大健康领域又一重要布局。
常州百瑞吉是一家创新型的医用生物材料企业,以独特的技术创新,为妇产科手术后粘连问题提供了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百瑞吉拥有全球独创的透明质酸钠自交联技术平台,先后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鼻腔、宫腔、盆腹腔等术后修复防粘连产品,拥有国内唯一按照FDA临床试验标准,经二次腹腔镜验证有效的防粘连材料,临床疗效经国内外顶级医学专家认可。百瑞吉的产品不仅在国内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还有望引领中国医用生物材料企业把原创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作为国内以专业化和高成功率著称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谱润投资长期致力于支持优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投资的30多家企业中,已有十五家成功上市。谱润投资近年在大健康领域频频出手,投资了吉凯基因、天昊生物、艾美科健等若干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投资百瑞吉后,谱润投资将帮助公司在运营管理、资本运作、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为共同促进中国医用生物材料的技术创新和飞跃发展做出贡献。
-
2016-03-28
谱润投资周林林:中国百万级的机器人市场刚起步
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仅配备了20台机器人,与世界平均水平58台相距甚远,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领地。在机器人制造的最上游核心三大零部件制造中,最早进入且实现批量化生产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各路资本争夺的对象。
“未来5-10年,有哪些行业具备高增长的潜能?”这是上海谱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林林问自己的问题。作为一家成立于2002年,年回报率达到44%的LP,短短几年间,他经历了市场从白热化争夺项目到投不出项目的过程。
这位麦肯锡咨询顾问出身的投资人身上具有谨慎和精于分析的特点,除了数字,他同样关注产业政策和从实地调研中获取的行业动向。
当国家将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列入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时,从2013年起,智能机器人就进入谱润投资的视野,这是与整个产业劳动力成本变化息息相关的。
2008年,国家4万亿投资刺激产业发展之后,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2012年起用工荒加剧,以往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在这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已经不愿再从事枯燥或是危险的体力劳动,制造业到了不得不用机器来代替一部分人工的时刻。
国家统计局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制造业工资年复合增长率为12.7%。对照日本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催生机器人行业20年繁荣,但在地产泡沫,经济萧条的90年代初期因人工成本下降,机器人产业曾出现大幅调整。
谱润投资以上海沃迪码垛机器人为例进行投资回报的测算,一台单价30万元的机器人在劳动力成本增幅保持12%的情况下,从2012年2.3年收回投资缩减至2017年0.9年收回投资。佛山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的看法是,“机器人打磨的最大的优点是品质一致性,24小时可以打磨出720个高档水龙头,相当于15名熟练工人工作8小时的产量,却只相当于15名熟练工人1年的工资。”
对此,十二五扶持政策频出,凸显智能制造国家战略。最近的有2013年12月《工信部推进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约1亿人,2012年中国制造业配备机器人数量约10台/万名产业工人,2013年中国达到20台,远低于全球58台的平均水平。韩国每万人近400台,日本300多台,德国280台位居前三。周林林看好的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预测的未来市场规模可达百万台。事实也证明,2013年中国以3.65万台机器人的购买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
根据2009-2012年全球新装机机器人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机器人可代替人力承担工件处理、焊接、装配等工序。
由于工业机器人系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壁垒均较高。整个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减速器、运动控制器),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
现阶段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2012年中国新增的26,902台工业机器人中FANUC销售3,766台,占比13.9%,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安川、KUKA、ABB等。
在做了全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之后,谱润投资将投资方向锁定在产业链的顶端,即核心零部件制造。伺服系统、减速器、运动控制器占机器人总成本的60%以上,其中减速器又是成本的大头,占20%到30%不等,一些小型机器人甚至超过50%。
2014年年初,谱润选择投资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即机器人关节)的企业。精密减速器又包括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前者应用在大型机器人上,绿的从事的后者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机器人。仅在电子行业,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就有10亿元以上的新增市场空间,但目前市场被一家日本巨头高度垄断,而绿的作为全球第二家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的厂商,其价格仅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批量化生产减速器并非易事,”周林林介绍说。绿的创始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减速器生产的关键一是建立数学模型,二是要有精密设备生产的能力。这家创立于1998年的公司长期服务于国外航空和核工业、机器人公司,逐步建立起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当公司于2006年起从事减速器的研发后,借助于高端精密制造的积累,才能够在中国第一个实现批量化生产,而精密制造批量化生产恰是中国目前机器人制造厂商的短板。
由于三大核心零部件生产的短板,导致中国机器人整机制造的平均成本高于国际30%。德国、瑞士在控制器领域领先,日本则在伺服电机领域领先。中国到海外投资相关的机器人产业时,也往往因为军事或是国家政策上的壁垒而止步。
“好在这个市场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充分支持,我们看到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从事相关的研发,但是暂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周林林说。
谱润的成长植根于中国产业土壤,同中国制造一样,谱润作为职业投资专业型PE,已展现出日渐突出的强大竞争力。周林林在机器人和新材料的布局,也将把谱润带入顶级PE的行列,在海外并购上也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中国的谱润及所控股的机器人企业也将很快不再需要海外同行的评价,他们很快将建言海外同行。
商学院资深记者钱丽娜,胡报深度精编。
-
2016-03-08
周林林:谱润的麦肯锡投资逻辑
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周林林被安排公派留学,拿了世界银行的奖学金,后来在马里兰大学最终获得了一个化学博士学位。周林林说:“那代人都偏好学习理工,因为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周林林读博士期间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有美国最好的《高分子杂志》。那个时代文革刚刚过,中国80年代还没有股票市场呢,所以根本没有概念证券投资。在美国,周林林通过图书馆了解了什么叫投资,他用自己的助学金开了一个股票账户,后来几乎亏光。
周林林解释他的冲动:“因为我知道我即使损失了,这也是最少钱,钱最少的时候,也损失不了几个钱,损失就损失了吧,我以后的钱肯定比这个多多了,以后多的钱不要有太大的损失就行了。你买了股票就必然去研究,不然没这个动力,光看不练没动力,买了股票你才能真正有动力研究进去。为什么你买这个股票,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
在亏光后, 周林林特别想知道为何会亏钱,开始着手研究投资。投资之途难以坦荡,在受到美国人忽悠后周林林开始炒外汇,他还是好奇,结局仍旧是把钱输光,输的很惨,但也让他明白了美国金融圈中也有这么多骗子。
如果我想去接触别的行业最好的去处是哪?麦肯锡
周林林拿到博士学位以后,第一份工作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做助理研究员。他的导师希望周林林去大学当教授,周的个性静不下心来做教授,他想去公司,但是又不可能不给导师面子。在美国最好的博士生出来不是去公司的,而是当教授,因为周是导师得意的门生,所以为了给导师面子,周林林就折衷了一下,去了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去做研究了,相当于中科院机构,介于了大学教授跟公司之间。半年以后,导师突然在夏威夷开会脑溢血去世了,去世以后周林林并无工作选择这方面的压力了。
后来应聘去罗门哈斯公司做资深研究员,那是一家世界顶级的精细化工制造商。在罗门哈斯,他后来又去做市场管理,然后又被调去做投资。他运气不错,做市场管理的时候,公司把他送到沃顿商学院读了两年MBA。
“在那里做了一年多投资以后,我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要不要一辈子待在化学实验室里?”他说。他的内心给了一个答案。不。从上学开始,他已经跟化学交汇了十几年。他想接触下别的行业。
他找人咨询:“如果我想去接触别的行业,最好的去处是哪儿?”对方告诉他:“麦肯锡。”于是他便加入了麦肯锡,开始去做管理咨询和战略咨询,开始接触到石油、电讯、消费品、化工,各行各业。多年之后,他显然对麦肯锡充满怀念与感激。
真正改变企业家 光做咨询是不够的
“沃顿两年没有改变我的思维,它只是给了我很多管理方面的基础的知识,一些概念。麦肯锡改变了我的思维,让我看问题从宏观去看,再从宏观到微观,思维方式改变了。它还让我学会怎么去分析问题,看待一个问题,把它解剖分析,找到根源。这些方式方法,这些思维的习惯,是在麦肯锡形成的。”他说。
1995年,周林林被麦肯锡派回了中国。麦肯锡给他的任务是开发客户,让他在上海扎根。麦肯锡在中国的第一个本土客户是上海轮胎橡胶,是周林林开发出来的。因为他的化学背景,他从上海化工局“偶遇”了这个项目,然后拿到了手。
在美国的麦肯锡,周林林可以获得成就感,但在麦肯锡中国,他遭遇了挫败。“你跟中国企业家在一起的时候,他愿意听你的建议,你走了以后,他往往又习惯性地回到原路上走了。时间一久,我们这种人就感到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巨大的“挫败感”使周林林相信,要真正改变企业家,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不能光靠咨询”。他要从咨询转型做投资。
创建谱润投资 志做中小企业麦肯锡
2002年,周林林创办了谱润投资。他在麦肯锡也做过投资。他从不将自己当成简单的投资者,而是定位于战略投资者。他希望自己参与后能真正对企业有所帮助,未来从企业发展中获得长久的回报。
“这个定位从第一天到今天一直没变。你看我们投的绝大多数企业,我都做第二大股东。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能够真正发挥我们的作用,真正让企业家意识到你跟我是一条船上的。我们一起做,你坐在他边上他放心,他知道你的利益跟他一致,他就更愿意听你的建议。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把企业做起来,发展好,大家就都有回报。这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
2002年创办谱润投资时,周林林给谱润定下的目标是帮助一批企业成为中国行业的龙头。14年后,周林林重新为谱润定下目标:“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利用我们的资源和知识专业,帮助一批中国企业成为世界行业的龙头。”中国行业龙头太多了,他说谱润要更提升一层。
因为周林林出身于麦肯锡,做事讲求系统化,要有一个逻辑。2002年开始投资时,知道自己不可能什么都投,只能选出一个行业来投。“选哪个行业呢?我是四个标准:第一不能是劳动密集型的,也不能是资本密集型的;第二这个行业要面向全球市场,不单单中国市场;第三这个行业跟国外大公司比有一定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话,国外大公司一来就把你干掉了;第四中国有能力不断改进提升这个行业的工艺、技术。”
这四个标准列出来后,他的团队就根据他的标准去筛选行业。左选右选,他们发现有个行业符合所有标准,精细化工。
他们很快组建了谱润的第一期基金,复星医药(行情600196,买入)是唯一的LP,出资额2.5亿,从2003年到2006年投完。2007年,复星又把LP投资追加了一倍,出资额变成5亿元人民币,追加的2.5亿当年就投出去了。
9月份的时候,周林林已经投完了追加的资金。他开始意识到经济过热的风险。“资本市场已过热,我记得2007年11月份上证指数到了六千多点,全部过热,钱太多了,我们觉得这里存在很大的风险。”他说,“9月份投完我们就不投了,停掉投资,2008年我们一年没投新项目。我们工作没停,团队继续在看项目,但投资停下来了。”
“到了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一下子经济就下行了。2009年初,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所有人都很慌,各国政府都出台了救济政策。我说我们机会来了。我们成立了第二期10亿规模的基金,复星出了6个亿,我们前面投资的企业跟企业家出了4个亿。这10个亿,到2010年全部投出去了,只花了13个月。”
此时谱润的二期基金LP,已经扩大了范围,除了复星,还有“水晶光电(行情002273,买入)”的母公司,以及他们曾拒绝投资过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曾在2008年与周林林谈过并购,但谱润做完了尽调后拒绝了他。周林林打开一份PPT给他讲解,讲完后对方心服口服,说:“周总,你讲得非常有道理,你把我说服了,我投你。”他拿出一个亿,交给了周林林。
第二期基金投完后,周林林决定向消费领域拓展。他觉得金融危机以后,各个政府都要引进经济刺激政策,就要印钱,通货膨胀就会起来,消费品行业会得益。他们就开始投消费品行业。
到了2010年下半年,整个市场疯狂了。谱润在2010年底成立第三期的20亿基金时,形势整个疯狂了,经济过热,投资市场过热,太多钱,大家都在抢项目……到了2011年上半年,周林林感到宏观经济有风险了:“所有信息都告诉我,宏观经济要掉头,向下滑行了。根据这个形势判断,我们2011年6月份又停掉了投资。20亿的基金我们当时只投出了三亿,只投了三个项目。”
2011年底,周林林把第三期的钱还给了LP。作为补偿,他决定不收取管理费。整个2012年,周林林他们都在看项目。他们整整一年没有进行投资。他们是最清闲的人。2013年经济稍微企稳,他们又开始分析形势。疯钱正在从市场上消失,这意味着他的机会又来了。他成立了谱润的第四期基金,用了两年时间投完。2015年岁末,他已在准备成立谱润的第五期基金。
谱润选择的企业都是细分行业第一名,第一名是各PE公司争抢的对象,周林林能够顺利拿下这么多优质企业,关键在于谱润独家提供的麦肯锡系统方法论。目前,周林林投资的项目,14家上市公司,持股总市值超过100亿。在新加坡研究机构2015年的PE榜单中,谱润投资与复星等中国内地顶级投资机构并列其中。
对话周林林
记者:谱润在投资可能会更偏向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时代,谱润在PE投资策略上会做一些调整吗?
周林林:我们没有调整,我们未来趋势可能,我们原来做第二大股东,我们有几个案例是第一大股东,未来我们发现市场上面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可能唯一的调整是我们第一大股东可能比例就更高投资的更多一点,未来可能一半是第一大股东,一半是第二大股东。我们不会参与到早期的VC的上面,这不是我们的领域。我们会偶尔的做一些投资,这不是我们的专长。比如说我们2014年投资了上海的旅游圈,它就是一个很早期的,刚刚创业,创业半年公司成立半年我们就投了。
记者:按照谱润现在整体投资观点来看,您比较看好哪些行业?
周林林:我们还是看好第一个先进制造业,第二个现代服务业,同时我们会兼顾一些大健康大消费。大健康还是在先进制造业跟现代服务业的范畴里面,大健康意味着它是先进制造业制造一些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些高端的制造,现代的服务业在健康里面的一些现代服务的一些内容。
记者:去年6月起,A股持续下跌,到现在有人说这可能是底部,周总,您如何看A股?
周林林:二级市场我们永远不去预测,这不是我们的专业,但是我们会利用二级市场,因为我们手上有很多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比如我们去年上半年的疯狂,我们就卖掉了手上可卖的60%的股票。我们会利用趋势,但是我们不去判断预测未来会怎么样,因为无法预测,或许2500是底,也可能2300是底。
记者:如何看待上海近期过火的房地产投资现象?
周林林:上海房地产市场相对于国外市场,上海的房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上海房价不会跌下来,还是有大量的供需在那里,第一个有刚性需求,年轻人结婚要用。第二个不断的人员涌进上海,又产生刚需,所以在这个条件下,上海的市场我认为上升空间不大,但是下降也不太有可能。这是我的判断。但是二线市场、三线市场、四线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三四线市场现在普遍的下跌,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没有需求,人都跑光了,还有什么需求,这个市场必然要跌,还要大跌。他们说东北的一半都没有交易的,没有需求,价格完全是供需决定的,二线市场一半还可以,一半不行,一线市场不会跌,为什么,因为人还是往大城市里涌,往里挤,所以供需还是有需求,像上海市区供需就是有限的,但是还是不断有人过来,还是有这个需求。不断有中国人挤进来,外国人也挤进来。
记者:现在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学习?关注哪些公众号?电视频道或者视频?
周林林:财经频道基本不看,上次一起吃饭,有个第一财经著名主持人,朋友问我说认识吗?我说不认识,我很少看电视。电视多是表面信息,对投资人没有太多帮助,我们了解更深的内容、更深的信息、更深的理解,这种大众频道肯定给我们提供不了的,它是给大众看的。我们专业的了解的角度跟深度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学习渠道主要是自己团队的访谈,我们出去跟企业家交流,交流回来的信息,一线信息,我们每天都在外面跟企业交流,好多信息汇总出来,这是一个很直接的信息,聊完都有一个报告,这是最直接的信息,还有我本人直接跟企业家交流,开会接触,交流各行各业,企业状况,我们再把信息汇总,就可以真正了解中国应该宏观形势到底怎么样,谱润这里是一线的信息。
-
2016-01-22
谱润推动国企改制,助力艾美科健绿色转型
2016年1月18日,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更名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也意味着公司历时一年多的国企改制及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宜圆满完成。
艾美科健前身是山东鲁抗立科药业有限公司,由上海立科和鲁抗医药于2007年共同发起设立。短短八年多时间,已发展为集医药原料、中间体及树脂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合成技术和酶载体技术等方面拥有非常强的技术积淀。
在国企改革中,引入优秀的产业及战略投资者,一直被认为是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谱润投资是一家拥有十余年历史的股权投资机构,在业内一直以专业化和高成功率著称。基础及精细化工是谱润投资长期聚焦并布局的方向,先后投资了奥得赛化学、海翔药业(002099)、利尔化学(002258)、滨化股份(601678)、佰利联(002601)、金禾实业(002597)和石大胜华(603026)等七家细分行业的佼佼者,其中六家已成功实现国内A股上市。艾美科健是谱润在精细化工领域的第八个投资项目。
Amicogen是韩国领先的生物技术上市公司,在分子进化/蛋白质工学等领域有独到的核心技术优势及产业化能力,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化学工业、农业和环境工业等下游领域,7-ACA一步酶等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的供应。
此次,谱润、Amicogen等联合投资艾美科健,合计投入资金达2亿元。除了资金之外,双方还会进一步将国际一流的技术/产品、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及资本运作经验等带进公司,全力推动公司重新起航,往绿色API方向转型,用高效低成本的、环境友好的酶法工艺逐步替代传统原料药行业高污染、难处理的化学合成法工艺。
“艾美科健将通过此次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并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下一步,公司将按照各方明确的计划推进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思路,致力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各种绿色、创新药产品。”公司总经理赵新祥表示。
-
2016-01-07
吉凯基因完成B轮亿级融资,谱润投资继续加码支持
吉凯基因宣布已于近日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六家机构共同完成,分别为华夏信诺资本、银杏华清投资、弘晖资本、谱润投资、华晟资本,以及上市公司澳洋科技。
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疾病诊疗关键基因研究服务供应商,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慢病毒文库和一系列研究平台,发现了数百个在特定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并与10多个肿瘤研究领域2,000个KOL和7,000多个优质临床医生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基于这种独特的资源和积累,公司目标成为肿瘤转化医学的产业化通道和国内领先的基因诊疗研发平台,目前已切入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疗法(简称“CAR-T”)为主的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和以肿瘤早期诊断及用药指导为主的基因检测领域。
吉凯的发展模式是医生合作+科研服务+产业化支持相结合,在提供科研服务的同时,构筑基因治疗和基因检测的产业化平台,降低开发产品和产业化的成本和风险。平台将成为中国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检测领域的孵化器,这将打开百亿级别的巨大市场。
“吉凯的业务模式是这个领域独一无二的。过去十多年我们在疾病诊疗关键基因研究,尤其是肿瘤相关领域的积累,为吉凯在基因诊疗领域的拓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吉凯的护城河不仅在于庞大的病毒文库和候选靶标基因库,更重要的是和遍及全中国的3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伙伴般的合作关系,这是新产品开发的源头,也是未来的推广渠道。”吉凯基因创始人及CEO曹跃琼表示。
作为国内以专业化和高成功率著称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谱润投资长期致力于同优秀企业股权合作,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其投资的30多家企业中,已有十余家成功上市,并涌现众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2014年谱润投资成为吉凯基因的A轮投资人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吉凯基因在市场战略定位、人才引进、管理精细化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升竞争力。谱润投资本次继续参与B轮融资充分表明对吉凯基因团队及其发展前景的信心,相信新一轮融资将帮助吉凯基因加速建设基因诊疗研发平台,并迅速打开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巨大市场,巩固其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